中国传统色 · 二十四节气 · 立春
立春三候:初候东风解冻,二候蜇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。
立春时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;立春五日后,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;再过五日,河里的冰开始溶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。
东风解冻 · 立春第一候
起于【天缥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东风解冻之起色。
溯源:近于那个等烟雨的天青色,因漂洗色淡而生缥,缥是很重要的基本传统色,晴空的天色就叫天缥。
吴敬梓《腊月将之宣城留别蘧门》 咏“篷窗窥天缥,江水真安流。雪霁艳朱炎,相思登北楼”
承之【沧浪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东风解冻之承色。
溯源:说的是我心悠悠。不信你去苏州吃一碗好面,再去沧浪亭把脚浸到水中试试。
沈珫《前溪歌》 咏“前溪沧浪映,通波澄渌清。声弦传不绝,寄汝千载名,永使天地并”
转而【苍筤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东风解冻之转色。
溯源:没有比竹初生更能代表春天的事物了,也没有比苍食更能代表初春的颜色了,春生之美,尽在此色。
刘基 《夏日杂兴七首》咏“风轩自舞苍筤竹,莲沼双游赤鲤鱼”。
合乎【缥碧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东风解冻之合色。
溯源:缥碧是大色,因其贵气,或出现在宫苑的瓦上,或出现在江河的水里,或出现在贵人的杯中,最好还是李后主的宫人以素白玉手端起的颜色,给了我们一眼千年的想象,何须再争论是酒色还是酒杯色。
李煜的《子夜歌》咏“缥色玉柔擎,酷浮盏面清”。
蛰虫始振 · 立春第二候
起于【流黄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蛰虫始振之起色。
溯源:五间色之一,而且是中央的间色,士克水产生黄克黑的撞击,章太炎竟然能以此标出人种的一种肤色。
江淹 《别赋》 日“惭幽闺之琴瑟,晦高台之流黄”。
承之【栗壳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蛰虫始振之承色。
溯源:见栗则喜,蒸烤得暖,香甜得食,乾隆帝食栗,愉快地写下“堆密陈玉几,献岁同春椒”。
陶安《葆和观》咏“栗壳黄腴猿哺子,松巢碧冷鹤温维。道人炼罢芙蓉鼎,紫玉箫横凤绕梧”。
转而【龙战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蛰虫始振之转色。
溯源:唯有大地可以承载龙之搏杀,龙血和土壤渗透在一起的颜色,多么壮烈。
语出 《周易•坤》“龙战于野,其色玄黄”。
合乎【青骊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蛰虫始振之合色。
溯源:青黑颜色的骏马是宝马,少年侠客出场,选乘这种颜色的马有气场,姑娘挂念,前程大好。
卢楠《少年行二首》咏“长安侠客矜年少,青骊缓步章台道”。
鱼陟负冰·立春第三候
起于【海天霞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鱼陟负冰之起色。
溯源:“雨霁轻霞漾海波”,宫人偏爱这种淡红里衣,加罩更薄的青绿纱罗,两层织物内外掩映,瑟瑟波纹衬海霞,层次感就出来了。
《宫词》 咏“烂漫花相锦绣窠,海天霞色上轻罗。斗鸡打马消长昼,一半春光戏里过”。
承之【缙云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鱼陟负冰之承色。
溯源:黄帝命名春官为青云,夏官为缙云,春青夏赤是五正色系统的说法,缙是很重要的基本传统鱼。
史游 《急就篇》日“蒸粟绢绀缙红然,青绮绫毂靡润鲜”。颜师古注“缙,浅赤色”。
转而【纁黄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鱼陟负冰之转色。
溯源:上玄下是华夏最神圣的服色,玄为太阳跃出地平线前的天色,为太阳跌入地平线时的天色,天地为大,敬畏而已。
张问陶 《潼关》咏“一曲纁黄瓜蔓水,数峰苍翠华阴山”。
合乎【珊瑚赫】
物候:腊月 立春 鱼陟负冰之合色。
溯源:古代以铁网沉于珊瑚上,珊瑚愈生长,铁网愈扣住,待拉铁网出水,珊瑚也就得到了,落日火红珊瑚出水,时旺财旺。
皮日休《春夕酒醒》咏“四弦才罢醉蛮奴,鄙碌余香在翠炉。夜半醒来红蜡短,一枝寒泪作珊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