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到惊艳的中国传统色:代表惊蛰的颜色

中国传统色·二十四节气·惊蛰

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

黄鹂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开始鸣叫用美妙的歌喉渲染春天的气氛

天气渐暖,大地回春,动物开始繁殖,翱翔于天空的鹰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,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,古人没有看到鹰,而周围的鸠多了起来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

桃始华 · 惊蛰第一候

传统色——惊蛰

起于“桃天”

物候:命月惊蛰桃始华之起色
起源:桃花盛开的颜色
《诗经.周南.桃天》咏”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。

承之“杨妃”

物候:命月惊蛰桃始华之承色
起源:源自由粉帘石制成的矿物色。这种颜色的来历有矿石的刚、牡丹的贵、锦裙的柔,还有瓷的雅。
王鳌《重阳后五日延陵奉菊为寿五色皆具而紫菊特奇因赋》
旧种寒花五色齐,年来紫菊出关西。
杨妃醉醒晕犹在,顺圣名高价尽低。
点缀不烦丹灶永,封培应藉武都泥。
姚黄魏紫元相媲,说与诗家漫品题。

转而“长春”

物候:命月惊蛰桃始华之转色
起源:其色源自花名,其意青春盎然。宋人尤爱长春花,在录都是宋人赞色溢美之词。
王安中《六花冬词其一长春花口号》
露桃烟杏逐年新。
回首东风迹已陈。
顷刻开花公莫爱,
四时俱好是长春。

合乎“牙绯”

物候:命月惊蛰桃始华之合色
起源:牙绯,指牙笏与绯服之合称。绯色是官色,牙
笏与绯服是唐朝人的成功标志。
王炎《水调歌头》
爱日护轻暖,酝造小春时。
桃溪云敛,一点郎星吐青辉。
炼玉颜容难老,点漆精神如旧,不用摘霜影。
厌薄蓬莱景,戏踏两凫飞。潘花底,陶柳外,细民肥。
万家喜色,融瑞气拥牙绯。
凭仗春葱洗玉,领略朱樱度曲,引满又何辞。
只待琴歌毕,安步上丹墀。

惊蛰一候之起色·桃夭色
惊蛰一候之承色·杨妃色
惊蛰一候之转色·长春色
惊蛰一候之合色·牙绯色

仓庚鸣 · 惊蛰第二候

传统色——惊蛰

起于“黄栗留”

物候:命月惊蛰仓庚鸣之起色
起源:亦作黄鹂留,即黄鹂鸟。杜甫咏”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”。
王质《山友辞黄栗留》
黄栗留,黄栗留,
寂寂寞寞传声幽。
桃花吹堕杏花起,重叠春冈春树稠。耳闻之,心萧然,花飞花落溪潺湲。
呜呼此友兮真忘言,
空山无人春亦寒。

承之“栀子”

物候:命月惊蛰仓庚鸣之承色
起源:应用于染色的部分系栀子果实,用之浸液可
直接染织物成色。栀亦作后支。
杜甫《江头五咏.栀子》
栀子比众木,人间诚未多。
于身色有用,与道气伤和。
红取风霜实,青看雨露柯。
无情移得汝,贵在映江波。

转而“黄不老”

物候:命月惊蛰仓庚鸣之转色
起源:调皮了一下,不老是襞的转音,黄檗榨染着色是古老传统。
《京本通俗小说.错斩崔宁》哑子谩尝黄檗味,难将苦口对人言。

合乎“柘黄”

物候:命月惊蛰仓庚鸣之合色
起源:帝王之服色,黄中带赤,像是艳阳的日光。汪元量《汉宫春.春苑赏牡丹》柘黄独步,昼笼晴,锦幄张天。

惊蛰二候之起色·黄栗留色
惊蛰二候之承色·栀子色
惊蛰二候之转色·黄不老色
惊蛰二候之合色·柘黄色

鹰化为鸠 · 惊蛰第三候

传统色——惊蛰

起于“青鸾”

物候:命月惊蛰鹰化为鸠之起色
起源:青鸾出自《山海经》,为西王母取食之青乌,居危之山。
庾信《谢赵王赉干鱼启》曰”文鳐夜触,翼似青鸾”。
纳兰性德《月上海棠.中元塞外》词:”青鸾杳,碧天云海音绝。”

承之“菘蓝”

物候:命月惊蛰鹰化为鸠之承色
起源:菘蓝叶晒干、沤制,其沉淀物是蓝色染
料。菘蓝的叶子沤浸着色是古老传统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这是青云直上的胎床。
《荀子.劝学》青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

转而“青黛”

物候:命月惊蛰鹰化为鸠之转色
起源:菘蓝的叶子干燥可以制成药物或者化妆
品,春情春意都浓烈,于春天最合乎时宜的句子是
“二月春雨和春泥,,半山青黛半山稀”。
岑参《感遇.北山有芳杜》
北山有芳杜,靡靡花正发。
未及得采之,秋风忽吹杀。
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,纵使秋风无奈何。
四时常作青黛色,可怜杜花不相识。

合乎“绀蝶”

物候:命月惊蛰鹰化为鸠之合色
起源:许慎《说文解宇.系部》日”绀,帛深青而扬赤色也”。乾隆帝在消夏时惊艳于这个颜色的蝴蝶,入帝王眼的颜色自然也有贵气。
弘历《池上居》
消夏偏宜池上居,银塘碧浸入窗虚。竹凉响递迎风际,荷净香闻过雨馀。
逐伴飘来新绀蝶,成群分出小秧鱼。天机触目通幽显,默识无如读我书。

惊蛰三候之起色·青鸾色
惊蛰三候之承色·菘蓝色
惊蛰三候之转色·青黛色
惊蛰三候之合色·绀蝶色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